发布时间:2025-10-15 18:05:07    次浏览
北京时间10月18日,国字号球队再遭打击,巴林亚青赛中国国青0-2不敌塔吉克斯坦,再次无缘世青赛,这也是继2005年后中国国青无缘世青赛的第11年了。国字号如此长时间的“堕落”与现在热闹的中超联赛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中国足球的青训系统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中超引进的大批优秀外援和教练真的对中国足球有巨大的帮助吗?首先,摆在中国足球面前最现实的一个问题莫过于:诸多人都喜欢球,但是真正让孩子去踢球的或想走职业的却寥寥无几。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问题来自于几个大方面,并且环环相扣:1.场地的制约和师资问题.2.梯队拔苗助长式的选材3.外教外援对中国球员的影响。1.场地的制约和师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但以现阶段的状况,毫不留情的说,虽然诸多城市和学校都积极响应了号召,但真正兴建球场的又有多少?得到资金后建的球场又有多少是真正给孩子们用来踢球的,以国内知名体育院校为例,天然足球场只是用来给每年新生军训和举办运动会时才会使用,更可笑的是,在足球场边有标牌明确写着:足球场内禁止踢球。要知道,国内高等体育院校尚且如此,其他的又能做到什么程度?接下来再看看教练问题,足协派出专业足球教练到各个学校指导学生,但足球教练却不隶属于任何一个机构,故而无法享受到任何像样的待遇和保障,而且学校更倾向于将足球训练课划为到体育课里,最终的结局就是,学校让本校不懂足球的体育老师来指导孩子踢球,而真正有教练证的专业教练没多少人有资格或者愿意全职去学校当教练。而“教练”一词也成为了诸多体育院校专业学生兼职代课和混课时费的代表词。2.拔苗助长式的选材问题无可厚非,梯队的选拔制度毁了中国一批又一批的希望之星和天才,在职业梯队组建某年龄段球队时,会从当地(或有合作)的各个的足球重点校和足球俱乐部内选拔球员,抛开诸多“社会关系”等因素,只说机制,这种机制最简单最直接的可以理解为:把每个队最优秀的尖子提拔到一队,而每个队由于“名额”问题,因此只能把球队里最好的核心和尖子生送到梯队。那么试问,现阶段所谓的优秀难道就注定他日后一定能踢出来吗?现在不好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后天努力的希望了么?不要忘了,他们还只是个孩子,如果诸多梯队的教练能在这么小就一眼看出哪几个是天才球员,那中国足球还会像现在这样无人可用的局面么?其实如此“拔苗助长”式的选材制度对青训就是个毁灭性的打击。未进入梯队前,他们都是各个小球队里的“核心”然而被聚集到一起后,不可避免的就要过早面对“竞争”而竞争的直接结果就是淘汰,试想一下,孩子在这么小的年纪就要面对如此多的竞争和压力,又如何能正常的成长? 我们设想一下梯队选材推迟到大学前或高中毕业时的样子,各个队一直保留自己球队中的所有球员,这些孩子从小就在一起一直踢到大,而梯队需要做的只是给这些孩子不定期的组织到一起合练或参加比赛,如此一来的好处是:1.每个队都会拥有自己的打法和战术,而各个队教练能力强弱也就一目了然了,这对于本土教练也是一种培养;2.孩子可以自己选择要走的路,而且由于学业没有荒废,和正常学生一样,因此选考大学还是踢职业都不会受影响;梯队可选的球员范围大幅度增多,而不是原先模式的1到2个;说到这里相信细心的球迷已经发现了,这个模式其实就是日本的足球模式,而日本甚至将这种模式推广到了大学,所以每个大学球队和球员实力也完全不比职业队差,有差距的只是职业战术素养和对足球的理解;相比于日韩,这个模式在欧洲青训系统里已推广了更长的时间了,欧洲在这个基础上又做了更多的改进和合理化,欧洲职业球员和球星甚至有很多还是在校大学生,而这也就是咱们口中常说的体教结合最理想的状态了。3.外教外援对中国球员的影响纵观近几年的中超联赛,除了比较有名的上海东亚徐根宝那批球员外,再没有涌现出更多这种一批队员几乎都能有球踢的局面了,这个问题的最根本笔者认为就是出在了外教和外援的身上,原因如下:在合同期内,外教更注重的是成绩,谁能为球队带来最大化帮助就启用谁,而球队的建设和几年后的前景并不是外教所考虑的,而这也最终所造就了如今中国联赛的局面,每个队青训出的球员其实不少,真正能得到上场机会的却异常的少,年轻球员在坐了几年板凳后,水平下滑的也越来越大,最终荒废。至于外援的冲击则更为明显:以本赛季中超为例,每个队外援名额几乎都会用满,而外援也都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中超强队的核心,而我们中国人在其中却充当绿叶。本次12强赛就是最好的一个中超联赛现状反馈,球员在俱乐部过度的依仗外援,从而国家队没有一个中国人有绝对的能力和自信支撑起全队,一支没有了精神支柱和能力支柱的球队又如何能战胜对手?结语肯定有人会说道,各个顶级俱乐部不也是频繁换帅和拥有外援吗?难道中国效仿就不行了?其实对于目前阶段的中国足球来说,我们只学到了顶级联赛的表面现象和皮毛,而没有学到他们足球管理的精髓。近年的国字号球队成绩就实在的折射出我们的效仿不能为中国足球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好处,虚假繁荣一词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当然,中超的大投入和大手笔带来的是更多的关注,同时也意味着球员的待遇更高,但凡事要掌握好一个度,投资商在大投入的同时也希望能拿出一小部分为青训做出一点点力量,这同时也是给球队的以后做出了一点力量。最后也希望足协和相关部门能先从基层做起,实实在在从中国足球的“根”抓起,笔者认为中国足球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立规矩”,大家严格按照一个合理的规矩来办事,而不是像现在说的多少多少年计划,什么什么展望,几几年后世界一流等等,对此我很想问一句:您的任期有那么久吗?